翼城,上古称唐,在冀州(古九州之一)之域,为古大夏之墟,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东南隅,县境东邻沁水,西接曲沃,南与绛县、垣曲相连,北与浮山、襄汾毗邻,素有“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之称,丰富的考古遗存证明,早在7000年前,县境东南一带已有人类栖居,翼城枣园是孕育华夏名族童年的一方热土,翼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翼”之名缘于县境东南的翔山,“如鸟舒翼”,“翼城”县名始于隋开皇十八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翼城劳动人民一直秉承着“陶唐遗风”,已祭祀、庙会、唱戏,闹红火等多种形式丰富这自己的文化生活,数千年的文明史,不仅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翼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工作方针,全县逐渐建立起完整的文化行政管理体系和文化工作业务指导体系,构建起遍布城乡的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网络,完善了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培育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文化精品,全县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翼城山川秀美,古迹众多。这里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村落,每一件风物,无不诉说这翼城历史的苍远与神秘。崇山高出云际,状若擎天之柱,因帝尧长眠于斯之余脉又称卧龙山;历山风光旖旎,俨如天然公园,因帝尧躬耕于此之主峰亦曰舜王坪;翔山形如鸟翼,振翮欲飞,冠以县名,世世代代被邑人奉为图腾;绵山因介公之推隐焚于此,祖祖辈辈上乡民感其孝义。
翼城是唐尧故地。作为陶唐虞夏时的重要部族方国,尧,这位“名无能名”的帝王作为“天下共主”在定都平阳前,曾封此为唐侯,率其部族聚居生息在翼城这片土地上,“尧都砂锅”既是陶唐氏部族给翼城留下的一块醒目而珍贵的文明印记。
翼城是晋国古都。晋国近700年历史,而翼城作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则长达近500年。晋国始祖唐叔虞受封在翼城,晋国前后36代国君,就有26代生活在翼城,他们率领这自己的文臣武将,以翼城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震古烁今的历史悲喜剧。
翼城是“唐风”的策源地。《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唐风是十五国风中的一风,共12篇,既是翼城的地方乐调和古代民歌,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唐国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