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傅鸿洲 熊彬清
“张阿姨,祝您退休快乐!您的朋友圈超级阳光有力量,真是很会生活爱生活的阿姨。”
“张阿姨,祝您退休快乐呀!一万个不舍,我才来这读书一年,您真的很好,我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您都非常热心。”
“亲爱的张阿姨,还记得您帮我寄身份证回家,您热情善良认真负责,像温暖的阳光守护着我们的宿舍。您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关怀与帮助,谢谢您!”
“亲爱的张阿姨,您马上就要退休了啦!还记得初来宿舍时,一共麻烦了您两回帮我开宿舍门拿东西,但您仍有耐心,像家人一样温暖。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您用细心与关怀,为我们打造了温馨小窝。”

受访者供图
……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33幢宿舍楼的宿管阿姨张夏娟昨天退休了,她收获了手绘版的《33幢时光纪念册》。
纪念册里是宿舍楼每一位学生送给张夏娟的祝福明信片,还有同学们和阿姨的合影。
“孩子们有心了,这里永远是我的家。”这位61岁的“大家长”翻看着纪念册里的相片和每一段祝福语,忍不住泪目,18年来的工作经历仿佛就在昨天。

受访者供图
人文学院学生会的刘彤、方舟、黄琼瑶是活动的策划者,“我们一直想着给阿姨办一场欢送会,希望用祝福视频、纪念册的形式将过往的美好点滴都记录下来,希望张阿姨能时常想起我们,因为33幢的同学们会一直想念着她。”

受访者供图
2007年,44岁的张夏娟从安徽老家来到浙江杭州,成为浙商大后勤公寓管理部的一员。从初春到深冬,从青丝到白发,她以值班室为原点,用18年时光编织出上万名学子的青春记忆。
张夏娟的值班室不大,摆设简洁。墙上整整齐齐挂着28把消防设备钥匙、12间功能房钥匙和近百把寝室备用钥匙。每天清晨六点半,张夏娟要拎着这些钥匙,把七层楼巡查三遍,她说:“宿舍安全最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学生们眼中的张阿姨总是“笑眼弯弯”,无论是面对琐碎的报修、查寝工作还是深夜守候晚归学生的时候。“我笑了,别人看着也开心,别人开心了,我心里更敞亮。”这句质朴的话,成了她十八年如一日的注脚。
毕业生小王至今记得,大二打球时不小心划破外套,是张阿姨用蓝丝线绣了朵兰花遮住破洞。因骨折坐轮椅的小林更难忘,阿姨连续两个月背她上下五楼,还变着花样带家乡腌菜给她加餐。
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有天夜里十点多,值班室的电话响了,三楼学生摔伤了腿。学生疼得直冒冷汗,张夏娟骑着电动车将学生送到医院,她一路握着车把的手冻得通红。第二天起,她每天早晚准时接送学生上下课,电动车后座总垫着厚棉垫。遇到下雨天,雨披根本挡不住斜打的雨,但她怀里揣的饭盒从来都是热的:“我自己包的饺子,你多吃几个。”
没想到半个月后,这位同学在宿舍下床时又摔了腰。张阿姨每天多跑五趟,送饭、送药、帮着换洗衣服,她的电动车踏板上总搁着保温袋,里头装着家里炖的排骨汤。
张夏娟几乎记得楼里每一个孩子。
有时候,毕业的同学们结伴回来看望她,即使站在老远的地方她也能一下子认出来。
同学问:“张阿姨,你还认识我吗?”
张夏娟笑着说:“当然啦,我的孩子我怎么会忘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