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访罗思义:中国科技领先地位与出色的科研投资显著相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2:06:00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题:专访罗思义:中国科技领先地位与出色的科研投资显著相关

作者 赵婧姝 苏婧欣

“我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上的许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与其出色的科研投资显著相关。”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说。

罗思义曾任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是一位常年追踪中国经济脉动的“老外学者”,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员。他29日晚才从上海乘高铁抵达北京,但身上未显疲态,演讲时洪亮的声音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了全场嘉宾的注意力。“我是一名经济学者,不是科技专家,但我想阐明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罗思义说。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而罗思义的演题目恰是《中国如何扩大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他在参加完“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后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当时临近午餐时间,他却推迟了用餐。罗思义笑着指指腕表:“我只能在这里待到下午三点,不过你可以问任何你想问的问题。”

他表示,中国在科技上许多领域领先世界,例如电信、绿色能源、无人机等领域,这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体现。“以绿色能源为例,中国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已成为全球主导生产国。”

罗思义通过统计研究方法发现,中国的科研投资非常突出,“中国科研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国的生产力提高如此迅速的原因。”他说,先进技术有赖于庞大的科研投资来实现,并不能通过一个个“科技独行侠”所创造。

“如果科技创新仅仅停留在想法上,它很难带来经济效益。只有当科技创新转化为产品并投入生产时,才会真正改变经济发展。”他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研发与创新能够迅速转化为成果,促进经济显著增长。他通过相关性研究发现,全球最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该国科研投资占GDP的比重高度相关。“因此,中国形成了科技与经济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谈及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罗思义说,来自科技、商业、经济等领域众多人士在这一平台各抒己见,交换看法,相互启发,这正是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对促进全球科技合作的意义。(完)

  • 相关文章
  • 亚光科技跌2.03%,成交额7425.8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44.25万元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4月3日,亚光科技盘中下跌2.03%,截至13:24,报5.78元/股,成交7425.80万元,换手率1.27%,总市值59.06亿元。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344.25万元,特大单买入249.89万元,占比3.37%,卖出262.16万元,占比3.53%;大单买入1

    2025-04-03 13:30:00
  • 多个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发展再添“硬核”实力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4月1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5年已安排超23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重”建设,持续提升我国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眼下,在内蒙古,“三北”六期工程启动新一轮防沙治沙作业,日均治沙5万亩以上。结合多种治沙模式,做好用地、用水、用苗保障,为京津冀

    2025-04-03 10:13:00
  • “95后”叶紫薇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4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特地来到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叶紫薇送上聘书。29岁,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95后”叶紫薇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从启动提名程序,到召开学院-学部-学校学术委员会,再到

    2025-04-03 09:41:00
  • 内蒙古出台金融支持节水产业指导性文件

      《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3日1版)。  为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在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中的作用,激发节水市场内生动力,助力自治区节水行动深入开展,4月2日,自治区水利厅与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

    2025-04-03 09:39:00
  • 最新报告显示:亚冬会期间境外势力曾对我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攻击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特约记者 袁宏】3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承办亚冬会期间,境外势力试图通过网络攻击手段破坏、干扰赛事正常进行,甚至妄图通过网络攻击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制造混乱和窃取敏感情报。监测数据显示,在被识别出攻击中来自美国的攻击占比高达63.24%。中国

    2025-04-03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