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田野边、山坡上的野菜“噌噌”冒出了地面。不少市民利用外出赏花踏青的时机,带着小铁锹、镰刀、塑料袋等,采挖新鲜野菜。专家提醒,野菜虽然富含丰富营养,但也有隐藏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尝春”呢?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李丹为大家解锁春日野菜的健康密码。

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似,误食可能危及生命。比如毒芹(又名野芹菜),外形与水芹相似,但含有毒成分,误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痹,严重者可致死。还有狼毒草,又名“断肠草”,外形与金银花相似,含有强毒性生物碱,误食后会引发剧烈腹疼、呕吐甚至危及生命等。因此, 市民不可仅凭经验判断采摘,以免误食有毒野菜!
许多野菜具有药用价值,如蒲公英、鱼腥草等,但能否采摘与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公园里的野菜不能挖,为防止植物病虫害,养护人员会定期给绿植打药,如果食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另外,部分野菜生长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沟、公路周边等区域,不能采摘食用。

在购买及加工环节也要小心。消费者在选购野菜时应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野菜鲜嫩保质期较短,购买时注意选购新鲜野菜,不要在路边摊点或流动摊贩处购买。购买后要及时加工食用,不要长时间存放。
野菜采摘后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泥沙和污染物。许多野菜含有草酸、亚硝酸盐等物质,应当通过焯水有效去除部分毒素。即使是可食用野菜,也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
如果误食有毒野菜,应立即停止食用,并保留剩余野菜样本,以便医生鉴定。如果刚食用不久,可以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前往医院救治,告知医生食用野菜的种类和数量,以便对症治疗。
小伙伴们
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
千万要注意食品安全
(涪江观察记者 彭雪 何茂松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