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入学习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内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1:01:00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宝贵思想、化解安全风险的可行良方,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和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指明了方向。近3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下,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日益丰富完善,推进落实迈开坚实步伐,在国际上凝聚起以团结合作谋求共同安全的清风正气,点亮解决各类安全挑战的希望之光,汇集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磅礴合力,必将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和平安宁的未来。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正式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携手打造安全共同体。图为2025年3月21日航拍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摄

  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乱交织的世界,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诸多安全问题往往演变为数十年乃至百年一遇的全球性或跨地区危机,给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造成巨大威胁。乌克兰危机延宕日久,成为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也是一场全球性、复合性危机。加沙战火燃烧一年有余,造成超5万巴勒斯坦人死亡、逾11万人受伤,导致该地区严重人道主义灾难。面对全球和平事业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困,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充分彰显总书记心系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党大国领袖风范,为消弭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安全倡议继承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传统与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长期以来,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1954年,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旗帜鲜明反帝、反殖、反霸,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集团政治”等陈旧狭隘观念和对立对抗思维,为国家间正确相处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开辟了新道路。放眼当今世界,中国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也是5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已签署或加入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武器贸易条约》在内的20多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的深刻思考。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2014年在亚信上海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内涵的新安全观,主张合作应对安全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双多边场合反复倡导树立新安全观,将铸剑为犁、安危与共的和平合作理念持续深植人心。

  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发展的必然结果。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内涵,其中就包括“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均属于和平与安全范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构建安全共同体。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呼吁,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正式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深入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即“六个坚持”。“六个坚持”是彼此联系、相互呼应和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理念指引;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基本前提;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根本遵循;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重要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必由之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应有之义。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世界各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团结的共同追求,响应了各国人民共克时艰、携手开创美好世界的普遍愿望。全球安全倡议与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相互呼应、相辅相成,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多个国际与地区多边场合以及重要出访中,持续诠释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推动国际社会成员以更加全面综合的视角审视全球安全问题,携手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全球安全倡议载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外关系法等党的重要政治文献和我国涉外法律,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大国大党的使命担当。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动荡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深入学习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策划:盛玮 审核:李艳玲)

  • 相关文章
  • 稳定全球经济需要中欧相向而行

    来源:经济日报上周,正当美国一些人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在全球掀动波澜时,中国与欧洲之间在不同层级展开密集交流互动,这不仅为中欧双边关系注入新动能,更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在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肆虐的逆流中,中欧相向而行、深化合作,将是抵御全球经济动荡、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美国一些人的关税

    2025-04-15 12:13:00
  • “周五下班来中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

    在今天国家移民管理局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表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拉动了来华外籍旅客大幅增长。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657万人次,占71.3%。同时,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也带动了入境旅游

    2025-04-15 10:48:00
  • 美债巨震,全球传统避险资产迎来信任重估

    近期,美国国债市场表现出与以往避险逻辑截然不同的走势。4月4日至11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8.33和38.66个基点。分析人士表示,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不仅受到通胀预期上升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更与高杠杆“基差交易”踩踏、市场流动性压力显现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美债当前正面临结构性

    2025-04-15 06:32:00
  • Vlog|共创中马命运共同体新未来

    哥打巴鲁,马来西亚吉兰丹州首府,边境重镇;关丹,马来西亚彭亨州首府,沿海大城;巴生港,马来西亚最大港口,吉隆坡海上门户。这三处重要的地点,即将由一条中国企业承建的铁路连接为一,这条铁路,便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建成后将贯通马来半岛,带动马来

    2025-04-14 22:59:00
  • 传统文化碰撞未来科技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惊艳亮相

    2025年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日本大阪举办,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13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馆。中国馆占地面积3509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

    2025-04-14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