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侨报】
3月25日,一场聚焦非洲市场的供需对接会在龙岗区企业国际化服务基地举办。活动现场发布1680万元订单,意向成交金额达850万元,订单转化率高达50%。龙岗的“出海”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5年,龙岗区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四有”城区发展目标,其中“有商机”以“无处不科技、无处不场景、无处不商机”的雄心,勾勒出这座工业大区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路线图。然而,在国际贸易格局重构、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龙岗如何以“出海”为支点撬动全球增量?透过政策赋能、企业实践与服务生态的三重奏,答案逐渐清晰。

龙岗举行非洲市场供需专场对接会。
政策赋能
链接全球破解企业“订单焦虑”
龙岗的“出海”底气,根植于其深厚的产业积累与前瞻性战略布局。
2025年龙岗区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双轮驱动,打造“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产品落地的首选地,建设全球市场链接能力突出的“有商机”城区。这一目标背后,是龙岗对产业升级的深刻洞察:传统制造业需借力数字化与全球化,实现从“代工”到“智造”的跃迁。

深圳·星河双子塔。
数据显示,2024年龙岗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4个,同比增长34%;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与此同时,龙岗率先设立全国首个中小企业出海会客厅,链接全球127个国家、21400个海外园区资源,为企业提供订单对接、合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这一“国家—市—区”三级共建平台,不仅破解了中小企业“订单焦虑”,更通过整合华为云、宁波银行等70家服务机构资源,构建起覆盖物流、金融、法律的全链条护航体系。
政策设计直击痛点。龙岗区同步推出“培土倍增”行动,五年内力争企业数量、质量、产量三重翻番,并设立全市首支区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赛道”。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场景革命”。龙岗将“商机”具象化为十大应用示范场景,从3D原生制造到低空经济示范区,从全屋智能到AI+医疗,政府开放场景供企业“练兵”,再以成熟方案反哺全球市场。

2024年龙岗区工业总产值连续7年居全国百强区榜首。
数据印证了政策效能的释放:2024年龙岗区工业总产值连续7年居全国百强区榜首,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产业基础为龙岗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后盾。平湖街道的深圳市贯垄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将木耳、辣椒、香菇等农产品卖到非洲的企业,有意向和非洲当地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合作开工厂。其负责人坦言:“期待政府搭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分享出海经验,对企业未来出海充满期待。”
企业突围
从技术跟随到创新领跑
龙岗企业的“出海”故事,既是技术硬实力的展现,也是品牌软实力的突破。

龙岗企业LOHO发布的首款量产AI智能“拍拍镜”。
以眼镜行业为例。龙岗眼镜曾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50%的份额,却长期困于“隐形冠军”的尴尬——代工利润微薄,品牌溢价缺失。2025年,这一局面被打破。深圳市普莱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自成介绍,公司已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设备,用于眼镜配件、金属、纯钛、板材、注塑全品类材质眼镜的自动化生产。目前,眼镜框架的制造效率提高3倍以上。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投入2000万元引进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推动建设智能化工厂,进一步提质增效。
随着AI在2024年的爆发,逐渐智能化的语音助手,也给智能眼镜带来了新火苗,成为令人瞩目的风口。普莱斯就在其产品上搭载了华为的Eyewear Pair系统。这一转型背后,是龙岗“科技+时尚”战略的缩影:传统产业以数字化重塑供应链,以智能化激活产品力,最终以品牌化打开溢价空间。

精锋医疗将服务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
更具颠覆性的是“场景出海”。精锋医疗的手术机器人以“77毫秒延时完成跨5000公里远程手术”的技术突破,不仅打破达芬奇机器人的垄断,更通过“5G+医疗”模式将服务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其国内订单量位居国产手术机器人榜首,还实现了海外市场的突破。另一家明星企业高巨创新,凭借81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创下世界纪录,其“分布式操控系统”被迪拜世博会、巴黎奥运会采用。
这些案例证明,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产品从单一功能升级为系统解决方案,龙岗制造正蜕变为“龙岗智造”。
服务创新
全链条赋能让企业轻松上阵
龙岗的“出海”生态,不仅在于政策与技术的叠加,更在于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球联动”的协同网络。除了帮企业在全球拿订单,为了让企业出海之路上轻装前行,龙岗区的助企服务已在加速“铺路”。
企业出海面临订单不稳、合规风险、融资难等痛点,龙岗的解题思路是打造“全流程赋能生态”。在3月25日的非洲对接会上,“政策—园区—金融—法律—税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式成为亮点:政府解读中央及市级扶持政策,昇非产业园提供非洲14国园区落地经验,中国信保、安永、中伦文德等机构联合输出风控方案,杭州银行则定制跨境金融产品。这种“政企联动+专业赋能”模式,正是龙岗服务创新的典型实践。

龙岗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心。
更深层的支撑来自制度性改革。龙岗区建立起“企呼即应”涉外法律服务模式,联合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上线“法律服务全球通”平台,整合2000名华语律师资源,为出海的中国公民、法人及海外华人提供“一站式”国际法律服务对接及采购,也将为来华的外国企业、公民提供中国境内的法律服务。同时,遴选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律师,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团,涵盖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除了订单,企业出海更需要全周期护航。龙岗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心的启用,将这一需求转化为“一站式”解决方案:8个业务窗口可办理超200项政务服务,70家服务机构提供法律、物流、金融等支持,宁波银行等机构甚至将东南亚业务团队“搬”进服务中心,让企业轻装上阵。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此外,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同样关键。2024年,全区86位学者入选全国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职院士增至12人;企业高校参加项目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约占全市一半,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第四名,为出海注入“最强大脑”。
“在龙岗,无处不科技、无处不场景、无处不商机”——这句党代会报告中的“金句”,恰是龙岗出海战略的精准概括。2025年,龙岗瞄准6%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底气不仅在于工业基本盘的稳固,更在于“出海”战略下新动能的持续释放。正如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准打开国际市场,龙岗亦以“颗粒度”极细的服务与创新,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刻下湾区坐标。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祥
编辑:张星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