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与首创设计师李芒果的“鄂人文创”团队联名款经典版“蒜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汪子轶
清明春景好,“蒜鸟”处处鸣。
4月5日,在武汉天地“嘢好食”快闪店,一只只粉嫩的“蒜鸟”嘟嘟可爱,让人不禁去捏它们毛茸茸的小肚肚。
人红是非多,“鸟”红效仿多。绿头白脸、绿头黄脸、粉头白脸、黄头灰嘴、别发夹、戴帽子、打腮红等各类“蒜鸟”竞相上市,零售价低的不到10元,高的30元至58元不等。在“蒜鸟”群鸣背后,企业对提升版权保护能力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搞怪菜鸟”变“蒜鸟”

“全员饿人”门店内待售的蒜鸟宝宝玩偶
4月1日傍晚,人潮熙攘的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霓虹渐亮,走三两步可见一摊,几张白格子铁丝网挂满“蒜鸟”。
“市面上售价20元以下的‘蒜鸟’,基本都是由‘搞怪菜鸟’改版而来。”汉口北小商品城最大的毛绒玩具批发店——金莎娃娃玩具礼品店负责人贺继明透露,毛绒玩具“搞怪菜鸟”于2022年上市销售,2023年获得了由贵州省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今年“蒜鸟”火了后,外形近似的“搞怪菜鸟”搭了顺风车,他的玩具店不到一个月就清空了库存。
由于“蒜鸟”供不应求,不少批发商紧急联系上游毛绒玩具厂家加单补货。
在贺继明看来,“搞怪菜鸟”变“蒜鸟”十分容易,加装按压式内置发声器后,外形稍作调整便能利用“搞怪菜鸟”成熟的工艺流程和配饰件完成低成本、批量化生产,迅速占领一部分市场。
3月31日晚,在江汉路地铁站C口,摊主舒女士刚刚接待了一位买了15只“蒜鸟”寄往国外的游客。舒女士笑称自己是“江汉路蒜鸟一姐”,因为她是江汉路上最早卖“蒜鸟”的人——从最初的5只、10只,到如今一次性批发千只来卖,生意一直很好。
“‘蒜鸟’逐渐成为一种武汉旅游特产,来江汉路、黎黄陂路、户部巷等地游玩必买。购买群体以大学生、外地游客和带娃族为主。”舒女士介绍,“蒜鸟”生意在3月22日汉马比赛前夕达到顶峰,她一天最多可卖出三百多只。
多款原创在角力

昙华林某文创市集上,利文与鱼文创商店的店主正在摆出“蒜鸟”产品。
3月28日,在武汉亲橙万象汇一楼,全国首家“蒜鸟”主题快闪店开业,当日进店顾客超2800人。该店铺开门营业仅20分钟,货架上200只“蒜鸟”玩偶被抢购一空。
该快闪店销售的“蒜鸟”共有3种——绿头黄脸、粉头白脸和粉头白脸蒜瓣款,它们眼角下均用刺绣打了腮红,鸟尾处挂有“武汉礼物·鄂人文创”的商标,产品运营代理单位为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
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智介绍,“鄂人文创”团队负责人李芒果为哄老婆开心,设计了“蒜鸟”这款玩偶,并将孩子说武汉话的声音录入其中,发到社交平台后掀起热潮。2024年10月,李芒果设计的“蒜鸟”产品上市销售。2024年11月,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与“鄂人文创”团队完成运营代理签约,正式推出武汉礼物联名款“蒜鸟”。
目前,武汉礼物实体店共有4家,武汉礼物联名款“蒜鸟”销售量已突破10万只。
“大事化小,小事蒜鸟”。在武汉昙华林半山海文创店,别着樱花发夹、打着粉色腮红、操着武汉4岁孩子娃娃音的绿头白脸“蒜鸟”,萌翻了过路的游客。
“希望为武汉设计一款非仿大牌IP的原创玩偶形象。”该“樱花蒜鸟”作者吴威介绍,他与妻子设计“樱花蒜鸟”,打造“蒜鸟潮玩”品牌,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鸟嘴,于2024年12月中旬上市,今年春节前已销售近千只。
为保护版权,吴威先后于2024年12月26日、2025年3月13日在国家版权局完成了“蒜鸟”和“武汉蒜鸟冰箱贴”的美术作品登记。
3月22日,武汉邮政推出邮递员形象“蒜鸟”;4月3日,知名武汉本土文创品牌“全员饿人”版“蒜鸟”上市销售;零食很忙、霸王茶姬、麦当劳等等也上线联名款“蒜鸟”。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有版权的“蒜鸟”产品已有近十款。
鼓励创意百花齐放也要尊重原创规范市场

“蒜鸟潮玩”品牌旗下的樱花发卡版“蒜鸟”系列产品
吴威和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智有个共同的苦恼:大量仿制货流入市场后,原创企业反而赚不到钱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武汉礼物联名款“蒜鸟”,生产商均是毛绒玩具大厂,部分原材料也由湖北纺织供应链提供;而生产仿版“蒜鸟”的企业,对方虽有“搞怪菜鸟”生产版权,但其外形与市面上的蒜鸟仍有较大区别,且直接翻录了已被该公司注册版权的武汉方言音频。
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先后于2025年2月24日、2025年3月7日在湖北省版权局,完成了“武汉和平鸟蒜鸟”“武汉和平鸟蒜鸟樱花版”和“蒜鸟樱花版”美术作品登记。目前,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相关产品的外观专利,以便更好地维权。
杨博智表示,目前,武汉文创企业超过100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家,要擦亮武汉文创IP,要在支持原创上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目前,武汉文创企业申请外观专利需要6个月以上,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小红书博主打卡江汉路上的“全员饿人”门店,当日,蒜鸟宝宝玩偶上市销售
4月3日,“全员饿人”的“蒜鸟”新品上市开售,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易兰和武汉市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兼旅游商品分会秘书长陈文秀受邀前来“捧场”。这充分展示出协会对于“蒜鸟”争鸣的态度:鼓励创意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要尊重原创、逐步规范市场。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非非认为,“地域风情+城市IP”将形成文化旅游新模式,满足了游客精神层面需求,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延展,并衍生出粉丝社群等组织,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从短期看,更贵的正版“蒜鸟”供不应求,便宜的仿版“蒜鸟”填补了市场缺口,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需求。从长期看,爆款城市IP势必带动文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推动湖北从工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创强省迈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