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政法机关作为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扭住主责主业,扎实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措施落实,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矛盾,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背包警务”等工作模式,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图为2025年3月21日,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梁弄派出所民警通过“背包警务”进村入户,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成功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大任务,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着力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24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43.7万件,同比增长7%,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始终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制定实施依法办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和工作指南,大力推进政法领域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社会矛盾总量较大,各种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重大问题敏感程度明显增大,处理不慎极易影响社会稳定。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案件410万件,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3.5万人、提起公诉163万人,全国法院收案数量从2013年的1337万件增至2024年的4602万件,部分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突出,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
政法机关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压实属地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政法机关责任,高度警惕、有效防范重点领域涉稳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坚如磐石。完善社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风险源头防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查清事实,准确判明性质,依法稳妥处理。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文章《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策划: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