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水电入苏累积减少碳排放超6亿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4:40:00    

4月3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迅速攀升的用电需求。因此依托我国“西电东送”战略,从省外引入清洁能源,成为实现江苏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破题之举。

2003年,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已累计送电江苏超2500亿千瓦时。2012年,江苏首条特高压“电力高速公路”—±800千伏锦苏直流工程建成投运,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输送电量近4100亿千瓦时,成为全国首条输送电量破4000亿千瓦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极大缓解了江苏地区用电紧张局面。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江苏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不断提速。2022年,全球首个特高压混合级联柔性直流输电工程—±800千伏建苏直流工程正式竣工投产。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向江苏输送清洁电能近600亿千瓦时。至此,三条直流输电工程构建起西南水电入苏的“绿色动脉”,累计为江苏减少碳排放超6亿吨。

6亿吨减排的背后,是一本能源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绿色发展账本”。2003年之前,江苏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清洁能源占比不足5%。2003年后,随着新能源发展不断提速和西南水电的不断引入,江苏全社会用能的含绿量不断提高,至2024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清洁能源占比已经超过30%。

“减少碳排放6亿吨,相当于1.7亿辆2.0升排量的燃油车停驶一年,按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价格最低价69元/吨来计算,减排价值已超414亿元。”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系统运行处处长刘林介绍。

此外,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省间风光绿电交易,山西、华北、新疆等地的风光绿电通过雁淮、锡泰等特高压通道跨区输送至江苏。2024年江苏省间绿电交易占比从10%提升至近60%,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用电“含绿量”,增强外贸企业产品竞争力。如今,外贸企业成为绿电交易主力军。2024年江苏外贸出口达3.65万亿元,增长8.3%,其中外贸企业绿电消费已占绿电交易总量的72.73%。

据了解,预计到2027年,江苏可再生能源接网消纳规模将达到约13000万千瓦,将进一步助力长三角地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为此,国网江苏电力将加快规划建设扬镇直流、南通—苏州GIL过江通道加强等工程,应用“嵌入式”直流、“交流改直流”、移相器等技术,提升北电南送输电能力和省内绿电消纳能力。

通讯员 黄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陶善工

  • 相关文章
  • 水电入苏累积减少碳排放超6亿吨

    4月3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迅速攀升的用电需求。因此依托我国“

    2025-04-04 14:40:00
  • 超1000人检修“一特二常”换流站,清洁能源入沪将进得来接得住

    3月29日13时46分,随着±800千伏奉贤换流站1号、2号调相机检修工作完工,从3月6日开始的国网上海电力直流专业2025年度±800千伏奉贤换流站和±500千伏南桥、枫泾换流站集中检修工作圆满收官。这将确保三座换流站以更健康的状态投入运行,确保清洁能源入沪进得来、接得住,为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和防

    2025-04-03 08:23:00
  • 艾铁成离职!乐道新任总裁沈斐:接受新挑战,依托70万蔚来乐道用户,让更多人知道乐道、了解乐道、选择乐道

    新浪科技讯 4月2日午间消息,蔚来今日宣布艾铁成离职,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全面负责乐道销售工作和区域公司管理。沈斐在乐道App发文称,谢谢乐道团队打造出了“合家欢乐、持家有道”的极致产品,无论是L60,还是即将亮相的L90,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拥有的车,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安心与自由上。

    2025-04-02 13:05:00
  • 北京力争2025年外调绿电规模达到400亿千瓦时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北京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超过99%,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达到26.3%,外调绿电规模力争达到400亿千瓦时,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约38万千瓦。为高质量做好2025年北京市

    2025-04-02 09:52:00
  • 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探月之路——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题: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探月之路——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新华社记者宋晨、刘祯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月球正、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同时展出,引发公众关注。探月工程20年来实现了哪些重要突破?未来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亮点?新华社记者在展

    2025-04-02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