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入户指导申请人填写申请材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讯(记者周静)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哈尔滨市双城区民政局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依托社会救助服务网格,全力开展低收入人口排查监测工作,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合救助资源,构建分层分类救助工作格局。
在今年春节前走访慰问时,西官镇民政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居民老周患有严重心脏病,丧失劳动能力,离异后独自抚养未成年儿子,全家收入仅来自年迈的父亲在家附近干零活,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为了帮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他们从临时救助备用金中为其购买了米面粮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同时主动为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在20个工作日内通过了审核。老周非常感动:“没想到现在政策这么好,更没想到工作人员会主动来家帮我们。这回每月有1000多元低保金,生活有保障了。”
双城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为了切实将困难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办好、办出成效,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实惠,他们在规范审批流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和审核标准,严格实行“一簿证一书表”极简申请,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简化了审批环节,确保了救助对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极大提高了审批时效,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精准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办理时限平均可缩减5~1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