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闪电评论 | 让生态葬解决“身后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1:00    

当人们逐渐老去的时候,如何解决“身后事”?生态安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很多人喜欢谈论“生”,而不愿意谈论“死”。但是,每一个生命终将逝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个人最后都将面临这个问题。传统上不少地方把葬礼办得很风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对于如何埋葬逝者又有一些讲究,颇费脑筋和物力,有些地方的墓地价格很高,前些年还出现过豪华墓地。甚至有的人健康地活在世上,却已经为自己选好了墓地。这一切说明,很多人对“身后事”很重视。

“身后事”,是亲朋好友为之安排的人生最后一道程序,如何办理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念。有些亲朋好友认为,把葬礼办得隆重一些、墓地建得奢侈一些,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很大浪费,与现代文明理念不相符。何况,对逝者表示尊重,可以有多种方式,也没必要采取这种浪费的方式。就安葬逝者来说,生态安葬,既可以对逝者表达哀思,又节约环保,值得提倡。

比如,树葬、草坪葬将逝者骨灰埋在树下或者草坪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不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还有助于树木、草坪生长。花坛葬,将逝者骨灰埋入花坛土下面,美丽的花朵与逝者相伴,逝者的生命化为了美丽的花朵。人生到了最后与大自然中的树木、草坪、花朵和土地融为一体,生命回归到了天地之间。海葬,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与大海融为一体,生命魂归大海,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了自然中去。

如此种种方式,生命最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相偎相依,不仅节约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还能够表达生者的哀思和寄托。

就生态安葬问题,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出,实践证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大力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选择如何安葬,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更体现出一种现代理念。生态安葬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方式,让更多人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安葬理念,进而理解、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文/扈美荣)

  • 相关文章
  • 【网络中国节·清明】民乐县县府街社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共筑绿色清明好氛围

    为弘扬文明新风,引导辖区居民树立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理念,县府街社区组织开展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的积极响应。活动期间,县府街社区网格员走进各小区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普及文明祭祀知识,讲解传统祭祀方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倡导大家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

    2025-04-04 14:34:00
  •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丨缅怀逝者,让人间更值得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细雨飘洒江南,春风吹醒桃枝。这种极具时令特征的天气提醒人们,又一个清明节到了。山野间踏青、坟茔前祭祀先祖、陵园里献礼于烈士……这些,是清明节里的“必修课”。从更深层面来看,这种穿越时空的传统仪式,在向我们传递着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理解生命?如何连接彼此?这些仪式中藏

    2025-04-04 06:42:00
  • 【中国制造新观察】鸿蒙电脑重塑市场格局

    生态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己之力可成。与传统电脑相比,鸿蒙电脑还是个新事物,必然面临软件适配难、硬件兼容难、用户习惯转变难、开发者积极性待提高等问题。这迫切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协同创新,以用促进,不断完善优化,为鸿蒙生态添砖加瓦,为我国电脑产业开辟新天地。华为日前宣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

    2025-04-04 06:19:00
  • 商城县丰集镇:倡导文明祭祀,让思念在文明中传递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商城县丰集镇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号召,全面部署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传统的节日文化与现代文明风尚相结合,让思念在文明中传递。注重示范引领。在倡导文明祭祀的过程中,丰集镇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签订承诺书等方式,

    2025-04-03 11:38:00
  • 视评来了丨小米燃爆事件 拒绝情绪爆燃

    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在安徽某高速路段撞上护栏,车辆爆燃,三人不幸遇难,小米董事长雷军公开回应。雷军表示,小米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提取车辆数据,由于还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还无法回答,但承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回避。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悲痛,这更是三个家庭无法承受之重,公众的关切

    2025-04-03 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