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文凤 (湖南科技学院)
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依法严惩拉踩引战和攻击谩骂等行为,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余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其中关闭账号3767个,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为运动员积极备战和体育赛事顺利举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4月2日 央视新闻)
这场行动直指体育圈的畸形生态,为运动员备战扫清干扰,也向公众传递明确信号——体育不是“娱乐圈”,赛场不容“饭圈化”!
体育“饭圈化”,是一种将竞技体育的纯粹异化为娱乐化、利益化的畸形生态。例如,部分“粉头”账号通过煽动“捧一踩一”制造对立,甚至组织线下聚集扰乱公共秩序;自媒体账号则炮制谣言、进行炒作,以低俗内容博取流量。更恶劣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售卖运动员个人信息、伪造签名商品牟取暴利,甚至出现恶意评比运动员容貌和人气的榜单功能。这些行为不仅干扰运动员训练,更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造成严重误导。
此次行动并非简单的账号清理,而是一场针对“饭圈化”灰色产业链的生态歼灭战。既深挖煽动互撕的大粉、违规商家、炒作自媒体及冒名群组等产业链各环节,又联动微博、抖音等平台清理内容,下架控评工具、解散违规社区,更以公安立案侦查形成线上线下追责闭环,彻底斩断“饭圈化”利益链,重塑清朗体育空间。
体育的魅力在于公平竞技、超越自我。拒绝“饭圈化”,不只是封账号,更是守护每一份纯粹的热爱。正如网友所说:“运动员为国争光,我们该用喝彩取代谩骂,用尊重替代窥私。”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主动发声,呼吁解散非理性粉丝群组,将关注点回归赛场。
治理体育“饭圈化”需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平台要扛起主体责任,通过动态调整社区规则、下线恶意榜单功能等举措优化管理;法治教育需持续发力,相关部门要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向网民普及法律知识,划定红线;价值观引导则更为关键,公众要平衡体育的娱乐性与文化性,倡导“做理性球迷而非狂热粉丝”,在支持竞技精神中感受体育的文化魅力,而非沉溺于饭圈互撕的畸形狂欢,让体育回归纯粹与初心。
体育是人类追求卓越的象征,其魅力在于公平竞技与团结精神。当“饭圈化”的喧嚣遮蔽了赛场的呐喊,当利益链条绑架了纯粹的热爱,唯有各方合力,方能护航运动员在清朗的舆论环境中专注竞技,让体育真正成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这场清朗行动不仅是一场网络空间的净化,更是一次对体育本质的回归。体育圈不容“饭圈化”,清朗网络空间,我们皆是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