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筹划IPO上市长达17年,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杰”)终于取得了重大实质进展,但距离真正挂牌上市还有一段距离。
3月28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对华之杰上市申请进行了审议,认为其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但还有问题未解决。
IPO上市之路异常曲折艰辛,与其异常现象较多有关。
在IPO之前的2017年至2021年,华之杰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约2.14亿元,其中,约1.97亿元分给了公司实际控制人陆亚洲一家。分红之后,公司再计划募资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因此被质疑有圈钱嫌疑。
本次IPO募投项目,2009年就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2020年取得了项目备案证、完成了环评,时过五年仍未动工,且项目并未发生变化,让人不解。
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江苏高投毅达众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江苏毅达”)是公司第六大股东。但是,天眼查显示,2023年10月,其已将所持华之杰股份转让。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华之杰对如此重大事件没有回应。
长达17年的IPO上市路
华之杰执着于A股上市,但其IPO之路走得很苦很累。
根据招股书,2001年5月,华之杰商务与香港佳贸共同出资设立华之杰有限,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香港佳贸出资95万美元。2002年12月,香港佳贸将其持有华之杰有限95%股权转让给超能公司。陆亚洲设立超能公司以及通过超能公司投资华之杰有限的出资来源均为香港佳贸董事长陈洪兰通过香港佳贸提供的借款。
2008年华捷电子自超能股份处受让华之杰70%股权,2010年7月,华捷电子又将其持有的华之杰70%股权转让至颖策商务。2014年12月,颖策商务、华之杰商务和超能公司以其持有的华捷电子全部股权作价对华之杰进行增资,华捷电子成为华之杰全资子公司。
香港佳贸出资设立华之杰有限,为何短期内将股权转让给超能公司?受让方的资金来源于香港佳贸提供的借款,而陆亚洲为何到10年之后才偿还这笔借款?华捷电子转让华之杰股权,长达4年才彻底完成,为什么?
华之杰解释,华之杰有限拟从事制造业务,香港佳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缺乏从事制造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遂退出。陆亚洲与陈洪兰是多年朋友,借款未签协议,未明确还款期限。
关于华捷电子转让股权异常,华之杰解释称,2008年1月,华之杰有限开始着手规划上市,华之杰有限与华捷电子从事同类业务,为避免同业竞争,华捷电子受让了超能公司持有的华之杰有限70%股权。
2010年7月,上市主体调整,拟将华之杰有限作为后续申请上市主体,为避免交叉持股,华捷电子先将其所持华之杰有限股权转让至颖策商务。2014年12月,华捷电子的全体股东以其持有的华捷电子股权作价出资至华之杰有限,华捷电子成为华之杰有限的全资子公司。
如此反复,时隔6年,华之杰的IPO上市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
2020年9月28日,华之杰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历经三轮问询,上市审核委审议通过,但在最终的注册阶段戛然而止。
科创板IPO失败,市场怀疑是科技属性存疑。根据华之杰主板IPO的问询函,公司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未通过。
2023年2月27日,华之杰再闯A股IPO,这一次,改为上交所主板。
到今年3月28日,排队2年多,公司总算过了上市审核委审议这一关。
至此,华之杰IPO之路已经走了17年。
IPO前大手笔向实控人分红
华之杰IPO之路不顺,除了自身战略摇摆之外,还与公司异常操作有关。
在正式递交A股上市申请之前,华之杰密集向实际控制人派发现金红利。
根据冲击科创板时披露的招股书,2017年6月24日,经公司2016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决定将向股东进行分配利润1200万元。2018年6月,经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华之杰决定向股东分红3900万元。这些红利均如期分配完毕。
根据冲击上交所主板招股书,2019年5月,公司确定2018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总股本75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50元,共计5625万元。当年9月,公司确定2018年度第二次利润分配方案,现金分红2625万元。
一年两次分红,合计分红金额为8250万元,超过2018年赚的利润。
2020年初,公司确定201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000万元。
2022年4月,公司确定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股东派发现金5025万元。此时,公司科创板IPO搁浅。
综上,华之杰IPO之前向股东合计派发了现金红利约2.14亿元。
本次IPO,华之杰拟募资4.86亿元,其中,6000万元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4年底,在没有债务的情况下,华之杰货币资金为3.52亿元。
如果不进行上述现金分红,华之杰不需要补充流动资金,也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另一募投项目建设。因此,华之杰大手笔分红的操作受到了质疑。
如此大规模现金分红,这些资金流向了何处?
上述2.14亿元现金分红均在2022年之前完成,截至2022年初,公司有5名股东,实际控制人陆亚洲及其女儿陆静宇、母亲沈玉芹间接合计持有公司92.01%的股权。据此计算,2.14亿元分红,陆亚洲一家获得了约1.97亿元。这还没有计算陆亚洲家族其他成员间接持股获得分红。
据华之杰披露,陆亚洲将其中部分分红款项用于为子女购置房产等。这一行为引发了市场对华之杰分红合理性和资金用途的质疑。
备受关注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华之杰的实际控制人陆亚洲的妻子何永红长期居住在加拿大,女儿陆静宇则长期定居美国。
实际控制人家庭成员分布世界多地的现象,使得华之杰在筹备IPO过程中就受到了较高关注度。
两大客户贡献70%营收存风险
对主要客户的高度依赖,也是华之杰IPO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重点。
华之杰定位于智能控制行业,主要为锂电电动工具、消费电子领域提供有效的电源管理和动力驱动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精密结构件等关键功能零部件。
根据招股书,公司前五大客户为百得集团、TTI集团、东成集团、拓邦股份、和而泰等,2022年至2024年(简称报告期),公司前五大股东没有发生变动。
有些意外的是,上述前五大客户与华之杰处在同一业务领域,属于竞争对手。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占比合计分别为82.07%、83.90%和82.53%。
从披露的信息看,华之杰对第一、二大客户百得集团、TTI集团存在明显依赖。
据披露,主要客户百得集团、TTI集团既直接向华之杰采购,也存在指定其供应商采购华之杰的部分产品进一步加工集成之后提供给百得集团或者TTI集团的情况。如和而泰等,就是大客户指定成为华之杰客户的。
如果将百得集团、TTI集团指定采购的情况穿透至最终客户并合并计算,2022年至2024年,华之杰来自百得集团的营业收入占比为39.57%、41.89%和43.20%,来自TTI集团的营业收入占比为28.17%、27.34%和27.51%,二者合计为公司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7.74%、69.23%、70.71%。
华之杰亦坦承,公司对百得集团、TTI集团等主要客户存在依赖风险。
此外,华之杰境外销售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0.53%、59.67%和64.40%。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华之杰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IPO期间,华之杰疑似存在股东重大变动。
2022年9月3日,华之杰商务与江苏毅达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华之杰4%股权转让给江苏毅达,江苏毅达因此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交易价格为6000万元,实际控制人陆亚洲方面间接变现6000万元。交易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华之杰IPO上市的对赌协议。
天眼查显示,2023年10月23日,江苏毅达退出了华之杰的股东之位,将其所持4%股权回售给了华之杰商务。
但是,从华之杰今年3月21日更新的招股书看,江苏毅达仍然持有华之杰4%的股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华之杰疑似对此秘而不宣。
江苏毅达为何突击入股?公开消息称,江苏毅达背后的“毅达系”曾因涉及上交所原副总经理刘逖案而备受关注。这一事件曾导致与“毅达系”关联的多个IPO项目受阻。
真相究竟如何,如果华之杰最终成功上市,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备受市场关注。
独家深度推荐:
豫园股份扣非亏21亿财务费增4亿 拟分红7.38亿大股东将落袋4.57亿
济南首富宗艳民冲击港股财富缩水50亿 天岳先进业绩不稳客户集中风险暗藏
克明食品背债24亿激进分红1.56亿 陈宏接棒一年加薪26万引质疑
华莱士被曝“过期食材换签续命” 涉诉超7000条食安问题频发
韵达股份成诈骗“帮凶”加盟模式临考 单票收入连降仅1.95元净利难回巅峰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四年虚增营收161亿 与高管被罚3900万 张宏伟终身市场禁入
百亚股份涉残次品二次流通收关注函 “自由点”营收30亿添加益生菌受质疑
芯源微或超30亿易主股价涨10% 北方华创平价接盘推进协同整合
东鹏饮料110亿投资理财仍赴港IPO 营收净利6年高增二股东套现42亿
光线传媒或借《哪吒2》获营收30亿 拟12亿买楼加码动画
浦发银行净利回升23%不良“双降” 上海国资火速顶额完成增持
老铺黄金股价涨14倍 发力高端市场净利率16.7%远超周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