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从通远门出发,探寻不朽的中华记忆;在大隧道雕塑群中,读懂生命的重量;于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上,看到重庆人自古以来的忠勇爱国…… 4 月 12 日,重庆市第三届 “中华文物我来讲” 讲解比赛第一赛区复赛,在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彩云湖校区落下帷幕。近百名青少年汇聚于此,以文物为媒、以历史为鉴,用饱满的热情和深情的讲解,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比赛现场。通讯员 曹鸣鸥 摄
本次比赛以 “弘扬抗战精神,传承长江文化”为主题,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员会协办,旨在积极引领青少年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第一赛区的比赛吸引了中心城区近3万青少年的关注和参与。经初赛的专业评选后,共有小学组 63人、中学组 33 人成功晋级本次复赛。比赛中,选手们紧扣主题,选取反映重庆抗战文化、长江文化的素材,凭借独特的视角、翔实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每一个4分钟的生动讲述,都让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让在场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重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比赛现场。通讯员 曹鸣鸥 摄
比赛中,评委们从内容、表达、感染力等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前 30% 的选手,共计29人晋级决赛。比赛还评选出了29名优秀选手。
“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魅力的展示、文化的传播。”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他同时也指出了选手们在内容表达和情感共鸣等方面不足,建议青少年参赛者要分清演讲和讲解之间的差异,坚持内容为王,持续磨砺自身能力,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