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辣条第一股”卫龙美味发布了全年业绩。年报显示,2024年卫龙美味整体业务运营及财务业绩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2024年卫龙美味实现总收入约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受产能利用率提升影响,卫龙美味实现毛利约30.16亿元,同比增长29.9%,毛利率由2023年的47.7%提升0.4个百分点至48.1%。卫龙美味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
业绩增长背后与卫龙美味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聚焦“多品类”产品策略,深耕第二产品曲线魔芋爽品牌护城河,持续推进全渠道策略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依托五大生产基地卫龙美味持续推动生产设施的自动化升级,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给消费者带了更大的优惠空间。
“双曲线”稳健增长
作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卫龙美味2024年业绩维持稳增长,其中调味面制品(辣条)上市二十余年仍保持增长态势,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小魔女及风吃海带)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持续释放强劲动能,企业经营结构健康均衡整体向好,长期价值凸显。
数据显示,2024年度,受全渠道建设推进影响,卫龙美味的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为26.67亿元,同比增长4.6%。受持续扩大产能影响,卫龙美味蔬菜制品增长势头良好,2024年度卫龙美味的蔬菜制品实现收入为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

众所周知,在辣味零食高增的趋势下,近年来魔芋爽脱颖而出成为整个辣味零食赛道的新亮点。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魔芋制品市场规模已突破60亿元大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以上。而自从2014年卫龙首创推出魔芋爽以来,包括盐津铺子、三只松鼠、劲仔食品等在内的诸多品牌纷纷跟进布局,“盯”上了这块市场大蛋糕。一时间,魔芋零食市场大盘快速扩容的同时,其品类竞争也愈发白热化。
十年前,卫龙魔芋爽的出现,迎合了消费者满足口欲和健康的双重需求;时至今日,面对日益同质化的竞争态势,卫龙美味针对魔芋爽又有了新的洞察和思考。在消费者热衷追求新奇零食的当下,“口味”逐渐成为魔芋爽消费需求的一大痛点。
如何拓宽品牌护城河进一步夯实第二增长曲线?卫龙美味在挖掘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依托
在上海的基础及应用研发中心,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围绕魔芋爽、小魔女、风吃海带多品类系列产品口味、工艺、包装等方面持续升级和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巩固了卫龙美味在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建设,五大生产基地产能释放
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渠道发展多元化加速,传统渠道持续被分流,但便利店、社区超市等小型业态凭其即时性和便利性展现出增长韧性;新兴渠道多元崛起,譬如零食量贩店、内容电商、仓储会员店等快速发展,快速推动着休闲食品行业的加速变革。
在此背景下,卫龙美味积极拥抱变化,抓住渠道多元化的趋势,持续推进全渠道策略的落地实施,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更多的链接。
2024年度,卫龙美味继续深耕线下传统渠道,并积极抢抓新兴渠道带来的发展机会,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有效提升线下销售终端的销售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卫龙美味线上渠道实现收入为7.05亿元,同比增长38.1%;线下渠道实现收入为55.62亿元,同比增长27.5%。
在积极推进全渠道建设的同时,卫龙美味在赋能经销商提升每个销售终端的销售动能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来深耕渠道建设,卫龙美味拥有深入渗透中国市场的全国性经销网络。截至2024年12月,卫龙美味与1879家线下经销商合作,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重点商超、零食量贩店、连锁便利店及其他销售终端。

“好吃不贵”“加量不加价”是当下消费者们对卫龙美味的一致评价,让利消费者的背后与卫龙美味持续推进“卫龙美味数字化”相关建设,致力于为业务部门提升品质与效率,最终实现“自动化、数据化”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
凭借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卫龙美味有效地监控和优化了管理体系,涵盖采购、销售、研发等多个流程。截至2024年年底,卫龙美味在河南省拥有漯河平平工厂、漯河卫来工厂、驻马店卫来工厂、漯河卫到工厂及漯河杏林工厂这五个工厂。受销量增长影响,卫龙美味五个工厂2024年度整体产能平均利用率由上年度的55.3%提升至77.7%。
深耕供应链数智化建设的卫龙美味公司市值创新高。
日前,卫龙美味被纳入港股通,分析师纷纷对其未来发展作出乐观展望。方正证券指出,随着恒生指数的重新调整,卫龙美味被纳入港股通后,其流动性有望得到增强,从而推动估值的提升。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卫龙美味已在辣条、魔芋爽等品类形成规模优势并建设了全面的渠道覆盖体系,丰富的魔芋产品矩阵有望形成高增长势能,为公司长远发展增添动力。大摩的渠道调研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卫龙美味销售额增长约30%,远高于整体主食和零食的增长速度,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卫龙魔芋爽的销售额有望超出预期,该行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10%。
此文内容为企业供稿,仅供参考。